歷史沿革
僧伽羅語屬于印歐語系印度語族,最初是印度的一種方言,4世紀以后才獨立發(fā)展。最早的字母是婆羅米字母,7-8世紀發(fā)展為現(xiàn)在的僧伽羅字母。僧伽羅語有36個字母,加上用來拼寫梵語的18個字母,共計54個。書寫順序是從左到右。
僧伽羅語形成于印度-雅利安人進入斯里蘭卡島的時期(公元前6世紀)。公元前3世紀,佛教傳到島上,僧伽羅語得到了豐富和發(fā)展。最初階段的僧伽羅語和普拉克利特語(古印度通俗語)相近,公元4世紀后才脫離古印度通俗語而獨立發(fā)展。僧伽羅語在13世紀進入近代階段。13世紀寫成的一部語法書《希達特桑格拉沃》為僧伽羅語語法奠定了基礎(chǔ)。僧伽羅語在發(fā)展過程中,受巴利語、梵語及泰米爾語的影響很深。有豐富的佛教文獻。
僧伽羅語最早的文字是婆羅米字母,到7~8世紀才逐漸演變?yōu)樯ち_體,一直沿用至今,自左而右書寫。這種環(huán)形的僧伽羅體和印度南部達羅毗荼諸語言的字母近似。已發(fā)現(xiàn)的最早文字是公元前3世紀的石刻銘文。純僧伽羅字母共36個,加上18個表示梵語語音的字母,共計54個。
僧伽羅語的發(fā)展過程中,受梵語、巴利語的影響很深;近代以來又從葡萄牙語、荷蘭語、尤其是英語中吸取了大量的借詞,使之更加豐富和完善。
分布地區(qū)
僧伽羅語的人口約1300多萬,絕大部分在斯里蘭卡。此外,在阿聯(lián)酋、加拿大、馬爾代夫、新加坡和泰國也有部分人說僧伽羅語。
語言分類
僧伽羅語有16個元音,38個輔音。它是一種屈折型語言。名詞有性、數(shù)、格(9個格)的變化;動詞有時、態(tài)、體的變化,動詞原形都以navā結(jié)尾。僧伽羅語中有很大一部分巴利語和梵語詞語。16~18世紀,從葡萄牙語和荷蘭語中吸收了一些詞語,19世紀以來又從英語中吸收了大量詞語。元音分長短,輔音分清濁、送氣與不送氣,沒有重音、輕音的區(qū)別,也沒有聲調(diào)的變化?,F(xiàn)代僧伽羅語的口頭語和書面語有非常明顯的區(qū)別。